admin2016-10-18 13:03:31
6月18日,合众读书会的书友们相聚一堂,聆听独立学者、资深传记作家罗银胜讲诉写作《杨绛传》背后的故事和细节。
5月15日,杨绛先生去世当天,作为较早写《杨绛传》的作家、罗银胜就不断接到各家媒体的采访电话,忙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。
谈起写《杨绛传》的初衷,罗银胜说:1984年,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,开始写一些名人传记,一次去北京做采访,从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那里得到一个提议,他说“可以写写杨绛。”我觉得他的建议很好。我想起来曾经阅读杨绛的作品,尤其是《干校六记》,印象非常好。而且我还记得夏衍先生曾说过一句话:‘你们捧钱钟书,我捧杨绛。’”由此,开始酝酿写作杨绛先生的传记。
为了写好杨绛传,罗银胜搜集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,并与杨绛进行了书信来往。
罗银胜透露,“开始,杨先生是劝我不要写的。她说,‘我是一个平凡的人,不值得你们写传记,我劝你放弃这项工作。’后来,由于罗银胜的坚持,杨绛先生还是默许了他进行自己传记的写作。
2000年左右,罗银胜写出了《杨绛传》初稿。随后,罗银胜将手稿邮寄给杨绛先生,请她审阅修改。大约一年多后,杨绛将亲自审阅修改后的两大包手稿和一些回信,回寄给了罗银胜。
罗银胜回忆,杨绛先生还跟他开玩笑发“牢骚”,“小罗啊,我跑邮局给你寄这一包,可累人啊。而且还花了我不少邮费呢!”
对此,罗银胜说:“我觉得很惭愧,自己真的给杨绛先生添麻烦了!我能想象到,她提着两个大包裹、书写信封,步履蹒跚去邮局给我寄手稿,是多么不容易!”
罗银胜强调,“我知道她的生活确实很简朴,她更愿意把钱花费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,她把自己和钱先生的版税收入和字画价值几千万元,全都捐出去了。”
说起和杨绛的交往,他说:有一次,应该是2013年的冬天,一个上午,到她家附近,见她在遛弯,百岁多的老人还这么坚持锻炼。她所住的房间,水泥地、白灰墙,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,可谓简陋至极,但所有房间都干净、整洁、雅致,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。
活动中,读者与罗老师进行了丰富的互动。
罗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杨绛先生的作品:杨先生的作品太多,若时间有限,可先从她的《干校六级》、《洗澡》和《我们仨》读起。
当读者问到:杨先生是否是因为多读书,才守住丰富的内心?
罗老师表示认可:杨先生正因为阅书无数,才能这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,外表柔弱内心强大,我欣赏她这种历经风雨后,仍然保持敦厚,嚼得菜根香的人生姿态。
活动后,罗老师和读者进行了签名售书以及合影。